近日,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启动,基金总规模50亿元。
据介绍,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点聚焦突破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强化航空航天、新型显示、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投资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0到1培育原始创新成果并加速实验室技术向产业化转化,以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去年11月,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成都注册,由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成都交子金控股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
通过私募通可以查询到,去年11月、今年4月,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两次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今年5月,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首批第一只子基金签约工作:四川省博源开物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规模5亿元,围绕四川省重点布局实施的六大科技专项,聚焦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等领域,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点投资于天使期企业(项目)。
私募通显示,今年1月,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军用雷达设备研发商四川灏瀚远成科技有限公司。据悉,灏瀚远成是四川成果转化基金首个直投项目。
2015年起,四川设立省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多年来四川一直在探索资本赋能产业,优化资本市场,让项目与资本“双向奔赴”。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去年,四川省发布《关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国企)基金+市场化基金”雁阵集群、充分发挥基金支持作用。
今年5月,《四川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对于市场关注的募资、退出问题,四川给出了具体措施:
允许基金出资不与基金注册地挂钩,建立出资地与注册地收益分享机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鼓励各级国资加大配资力度,单一国资对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比例可提高至70%,特殊情况下允许国资、财政出资部分先行设立运行。
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子基金存续期原则上不超过12年,确需延长的可放宽至不超过15年。支持到期无法完全退出的存量国有出资基金,根据项目情况适当延长存续期。
推动国家S基金在川落地,鼓励省、市两级财政、国资联动出资设立S基金,对省、市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的存续基金做好接续安排。出台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份额转让管理办法,简化退出流程。
私募通显示,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保大健康产业私募投资基金(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出资成都君蓉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四川首只S基金——成都科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落地成都,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方向进行投资。还有乐山市的约600亿产业投资基金群、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四川省先进制造投资引导基金、成都交子中赢创新发展基金等基金的设立,泸州老窖、五粮液做LP,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签约,多元化的资本进一步构建了四川省基金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