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高端对话】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
2017-03-09

【新华日报讯】对话嘉宾 应文禄 毅达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中国著名创业投资家。中国证监会第六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创业投资专委会委员,2016年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拥有超过20年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经验,带领团队孵化和支持了超过100家企业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屡次获得中国创投委、《证券时报》、清科集团等机构评选的“优秀股权和创业投资家杰出成就奖”“杰出创业投资家”等荣誉。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由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简称江苏高投)改革组建的毅达资本,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尝鲜者”。2014年2月,毅达资本在国有创投改革探索中率先进行市场化实践,管理团队持股65%的破壳之举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3年来,毅达资本资产管理规模已从改制时的47.97亿元发展到476.09亿元,累计增长近10倍,综合实力迅速跃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梯队。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毅达资本做了哪些探索,趟出哪些新路?笔者就此与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进行了交流。

混改三年,

我们在市场上证明了自己

《高端对话》:混改之后毅达资本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能否梳理一下这3年的成长历程?

应文禄:创业投资是科技金融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效的要素之一,发挥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性作用。国有创投是这一行业的重要构成,并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在决策流程、激励机制与退出渠道等方面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加之部分政策对国有创投的发展形成一定约束,导致国有创投的竞争力长期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扭转这一局面,国有创投机构纷纷尝试机制创新。2014年2月,江苏高投在GP(一般合伙人)层面开展了内部混合所有制改革,由核心管理团队参与共同组建毅达资本,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回想起来,当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异于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手里的自有存量资金尚不足以支付管理的开支,如果改革第一年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就很有可能养活不了自己。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到市场上去证明自己。事实证明改革确实能激发新动能,改革首年,毅达资本的管理资本规模达到了110亿元,这极大地树立了我们的自信。第二年快速跟进,管理资本规模增长到174.12亿;2016年,新募基金规模更是一举超过300亿,总的资本管理规模超过470亿元,与此同时,投资项目速度也大大提升,超乎我的想象。这两年毅达资本发展经历了两大关键性事件,一是成为安徽百亿元皖江基金的管理运作方,这支基金将围绕安徽省的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股权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一批支柱和骨干企业,整体提升安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毅达资本首次将管理能力输出省外,显示了我们的综合实力。二是中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我们的基金管理能力获得了更高层面的认可,这支规模45亿元的基金不到一个月就募集完成了,速度之快,连财政部、工信部的专家都感到有些惊讶,这其实体现出了毅达资本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

不打造个人英雄,

只打造“德式球队”

《高端对话》:毅达资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应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应文禄:改革之后有两个最明显的变化,一是员工的精神面貌,大家都干劲十足,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每周一例会之后,办公室很快就找不到人,大家都去外面跑项目了。目前我们平均每周有10个左右项目的立项,全年实际投资50多个项目,而改革前集团一年才投资7个项目!二是企业文化不一样了,简单说就是一种实干的氛围、团结的氛围。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扁平管理,效率优先。在投资公司里,合伙人是大工程师,投资经理是小工程师,两者的区别很小,只是出道的时间早晚不同而已。这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有时还需要手把手带徒弟,绝对不能使用层级管理方式,不能以领导者的身份做投资决策。毕竟市场机遇稍纵即逝,没有时间和空间等你来请示,一定是效率优先。改革后,公司分设六大事业部,实行团队化管理,工作流程简单,效率随之快速提高,市场化运作更加灵活。

其二是工匠精神,产品思维。投资人因为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才把钱交给我们管理,我们要有责任感,要有工匠精神。如果一味追风口,没有真正沉下心来研究行业、分析企业,倒不如把钱还给投资人,让投资人自己随意去投。投资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到实现价值的过程,我们要以合适的价格、较好的条款谈下好的项目,同时要厘清其中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都需要有产品思维,需要把行业吃透,把每个企业都视为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

其三是行业研究,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投资行业的标签。有人把投资经理比作珠宝鉴定师,这是因为与银行短期贷款的灵活性不同,股权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投资经理需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价值的眼睛。此外还要有一定的耐心,面对行业波动,谁能守得住、谁才能笑到最后。一流的投资机构大都藏在深闺有人识,市场永远属于那些真正能做出好业绩的“好孩子”。做有业绩支撑的“好孩子”,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是毅达资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四是德式足球,全明星阵容。所谓德式足球,就是指不能只培养一两个明星,而应该让团队里每个人都成为精英,围绕一个目标,协力把事情做好。对企业来说,没有设备、没有机器还可以去想办法,但是一旦没有了团队,企业就不复存在了。

最大的成功,

就是坚持做了一件“傻事”

《高端对话》:毅达资本那么多的成功案例,有没有让你觉得印象特别深刻的?

应文禄:我们成功的案例有很多,目前已有102家上市企业,未来3年力争能实现“千儿八百”(规模千亿元,投资800家企业)的目标。这些成功的案例,没有一个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每一次投资都是一次独立的判断、思考和谈判的过程。现在媒体热衷于炒作“独角兽”企业概念,我觉得这只是在抓“眼球”。评价一家创投机构,真正要看的是投资的企业有多少成了其行业内的龙头或翘楚,是否真正在集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近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支持实体经济,手上的资金没有去炒股票,没有投资任何形式的虚拟经济,都用于引导实体经济发展,并且力度在不断加大,在外界看来,毅达资本在干傻事,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坚持这件“傻事”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高端对话》:你如何看待现在热议的“脱实向虚”的问题?

应文禄:这是个老问题了,也是全球性的难题,背后体现的是实体经济融资难。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体经济获得资金活水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个是银行贷款,另一个是股权融资。而对于一般轻资产的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来说,在缺乏担保、抵押的情况下,要想获得资金支持,就只能依靠股权投资。去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层面第一次把创业投资提到历史性高度的文件。文件从三方面高度评价了创投行业:一是创业投资是把技术、管理、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结合的新型投资方式;二是创业投资是支持创新创业的助推器;三是创业投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力量。换而言之,创投行业应该是集聚创业资本,投资国家未来。运用资本力量,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这是我们创投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高端对话》:“两聚一高”,是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毅达资本作为一家根植于江苏的创投企业,如何服务于省委中心工作?

应文禄:毅达资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在“聚力创新”方面,更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目前毅达资本90%以上的投资项目都是创新企业,企业创新与否以及创新程度,是我们选择项目的首要标准。因为没有一定的创新,企业就难以树立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发展前景也就有限。目前毅达资本旗下还设有3支天使资金,重点扶持初创项目。尽管对初创企业付出的精力是投资一个成熟项目的10倍,但我们愿意去做。一方面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现实举措,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也尝到甜头,其中最好的一个项目获得了近400倍的回报。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经济发展要迈向新台阶,制造业要持续创新,我认为需要实现“实体经济+”或者说“老经济+”,以实体制造业为基础,加入体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投资标准第一是人,

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

《高端对话》:毅达资本至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投资失败的案例,那么公司的投资标准是什么呢,比较偏向于哪种企业?

应文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最近的讲话中将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比喻成一颗颗的珍珠,我们创投机构要做的就是发现珍珠,甚至养珍珠。

毅达团队每年要看将近4000家企业,实际投资的项目是50个左右。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是看人,第二是看人,第三还是看人。所有的企业不论是从天使、VC(风险投资)还是到PE(私募股权投资)阶段,掌舵人的能力十分重要。要证明这个人的能力,我们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然后再用X光照一照。人的问题搞明白之后,还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调研,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关注行业处于什么阶段,未来的竞争力如何,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企业有没有瑕疵和硬伤,这种瑕疵能不能克服,硬伤构不构成将来上市的障碍,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本版撰稿

颜云霞 孙江敏 王海英 朱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