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投毅达研究院发布|智慧能源行业发展研讨会观点精选:政策、储能、光伏与投资
2021-11-22

为进一步研究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最新政策动态和智慧能源行业发展趋势,近期,高投毅达研究院举办首场活动——智慧能源行业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了能源行业有关专家,东南大学教授、博导张小松,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艺澄,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厉永兴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围绕能源政策、储能、光伏与碳中和背景下投资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分享,部分精彩观点整理如下:



能源行业有关专家围绕“双碳目标下能源政策发展趋势”作了分享——

双碳目标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安全、高效、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是底线,包括资源、通道、金融、环境等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是生命线,包括供需两侧的效率和效益;绿色发展是绿线,包括节能、环保、降碳。


能源政策的战略目标与路径是通过四个能源革命,即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经过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最后在2035年建立一个现代化能源体系,包括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能源政策法规监管体系。


能源政策发展的考量因素有: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国内环境绿色生态水平、提升国际气候治理领导力。随着中国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考量的因素会越来越多。


东南大学教授、博导张小松分享了“储能行业现状及展望”——

在“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会遇到共同的问题——稳定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都是间歇性、不稳定的,其在电力系统中占比提高将会对电网供需平衡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需要在发电侧和电网侧之间添加储能环节,实现源网储一体化。其中的核心,便是发展储能技术,增加储能装备和储能装机容量。


面向复杂的智慧能源网络,未来的储能系统一定是多元的,需要与供给侧和输送侧高度匹配,保持协同。


从技术成熟度角度,抽水蓄能是利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但其受环境因素制约,难以广泛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和液化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度相当,未来液化空气储能的发展空间更大。


显热储能和潜热储能近年来发展较快,技术较为成熟,但难以实现电站级、电网级应用,更适合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端与用户端的储能。


电池储能因与电气化直接衔接,具有最好的应用价值,但其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较高,离大规模储能应用存在一定距离。


氢储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还需要解决氢能来源、氢能储存等重要问题。



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艺澄分享了“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光伏已经奠定了全球第一的地位,新增安装量连续8年、累计安装量连续6年全球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制造已达到全面胜出状态,目前多晶硅、硅料环节前10有7家是中国企业,硅片包揽前10,电池有9家,组件有8家。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链现状代表着全球产业链发展的现状。


光伏行业具备高速的技术迭代属性。近年来,单晶硅片、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组件的研发不断降低度电成本,并提升转换效率。同时,技术进步也驱动了分布式光伏、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概念的提出,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行业经历了数轮变革,不同阶段都会出现特定的龙头企业。


对于未来光伏技术发展趋势,预计颗粒硅的规模化将有利于光伏的进一步降本,硅片切割技术从砂浆线转变为金刚线、硅片尺寸的扩大也可有效降本。


预计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期间,电池市场会逐渐从P型转向N型。电池类型的迭代促使企业改造或重置设备,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资金压力,企业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预计HJT电池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从当前生产端看这一转变短期内难以发生。


电站形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BIPV存在着大量发展空间,这一概念与国家对低碳建筑、绿色建筑、零碳建筑的号召不谋而合。



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厉永兴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分享——

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特高压+全面末端电动化,组成了一场以硅能源为代表取代碳能源的能源革命。


低碳能源领域里的技术变革主要来自于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科技创新,进口替代优化的是成本,自主可控保证的是安全,科技创新代表的是效率。


光伏产业链环节多,属于螺旋式上升的周期产业,产业天花板足够高,降本需求足够强,会持续催生新的技术变革和投资机会。


风电开发是一个逐渐“入海”的过程,从陆上到近海再到远海,风电发展的方向是大型化、智能化、海工化和储能化。


强大的汽车工业是工业强国的标配,汽车电动化路线的选择带来了整个产业链的重塑,中国抓住了产业主导权。


#高投毅达研究院#系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联合毅达资本共同建设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持务实、理性、开放原则,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江苏高质量发展大局,对特定领域和行业宏观环境、发展策略、产业趋势等进行持续追踪和深度研究。汇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机构等专家顾问资源,开展研讨与交流,共同构建行业发展良好生态。


供稿:集团发展研究部